发布时间:2025-04-11 08:16:4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倘若青春有颜色,我愿它是玉麦雪地上巡边人踩出的第一行足迹,是桑杰曲巴用嫁衣染红的旗,是十万块白石在国境线上拼出的滚烫心跳。” 这是来自本期主人公的一段手写笔记。
当青海湖畔的王勇杰在泛黄档案中第一次读到 “玉麦乡”时,西藏山南的隆子县正飘着六月雪。生物系毕业生姚建华裹紧冲锋衣,跟着边防官兵深一脚浅一脚走向海拔4500米的巡逻点。背包里装着试管和标本夹—一这个曾梦想研究高原生态的姑娘,此刻正用另一种方式丈 量着生命的纬度。
在国境线上读懂青春 ——我的玉麦巡边手记


我是生物系2003班姚建华。在祖国广袤的西部,西藏,那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土地,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一直深深吸引着我。我怀揣着满腔热忱,幸运地成为了西部计划的一员,踏上了这片令人心驰神往的高原,开启了我的志愿服务征程。

雪山、草原、湖泊,藏羚羊在原野上奔跑,布达拉宫庄严肃穆,这些美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让我对西藏充满了向往。而当我深入了解到西藏作为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重要地位后,心中更是涌起一股敬畏之情,这也让我投身西藏、服务西藏的决心愈发坚定。

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在西藏山南隆子县服务的志愿者。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每一张面孔都洋溢着坚韧与希望。在隆子县的日子里,我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每一次付出都让我收获满满。而其中,前往玉麦乡参观“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事迹博物馆的经历,令我尤为难忘。
玉麦,这个位于高山峡谷之间,被皑皑白雪环绕的地方,虽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它是中印边境的一颗明珠,以卓嘎、央宗姐妹为代表的玉麦人民,在这里书写着忠诚与坚守的动人篇章。
当我踏入“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事迹博物馆,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牵引,瞬间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艰辛与温情的岁月。馆内的展品,无论是破旧的衣物,还是泛黄的信件,都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一件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温度和情感。一张张珍贵的照片,更是将我带回到遥远而又亲切的往昔,让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漫步在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我仿佛看到了桑杰曲巴老人坚守每一寸土地的坚毅神情,听到了卓嘎、央宗姐妹巡边时坚定有力的脚步声。他们用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国的领土,一寸都不能少!透过这些展品,我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对祖国炽热的爱,对家园深深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份爱,如同熊熊烈火,温暖着每一个参观者的心灵。
在玉麦,恶劣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活条件,都未能阻挡桑杰曲巴老人巡边的脚步。他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卓嘎、央宗姐妹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毅然踏上守边之路,她们的坚持与信念,成为了新时代最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对玉麦人民的关怀与期望,更是如同一束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不仅是对玉麦人民的高度赞扬,更是对所有中华儿女家国情怀的生动诠释。它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国,脚下就有无穷的力量;只要心系家园,就能跨越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走出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些坚定不移的信念,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我沿着蜿蜒的边防线继续前行,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坚定。我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的足迹在我脚下延伸,他们的英勇事迹在我心中激荡起层层波澜。
这条边防线,见证了无数边防战士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他们用汗水和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他们的身影,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踏上这片土地,我不仅是在缅怀过去,更是在宣誓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手可摘星辰的三尺讲台到青海湖泛黄的纸页再到玉麦乡结冰的界碑,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足迹,正在重写青春的定义。当有人追问“这代年轻人能吃什么苦”,玉麦雪山回荡着答案一一在这里,青春不是社交媒体上的九宫格,而是巡边路上磨破的第三双战靴,是博物馆里永远28岁的黑白照片,是十万块白石拼成的“中国”在云巅闪耀。当最后一页文字在指尖翻过,当最后一张照片在视线中定格,我们的西部故事也即将画上句点。但请记住,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一一因为青春的脚步从未停歇,志愿者的故事仍在续写。
如果你也被这份志愿精神所感染,想了解更多关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内容,或者有合作交 流意向,欢迎联系我。联系方式:18335010728